自助旅行

世界文化遺產多樣的~澳門

    澳門以前是個小漁村,她的本名為濠鏡或濠鏡澳,因為當時泊口可稱為。 澳門的名字源於漁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國女神──天后,她又名娘媽,媽閣廟供奉的就是這位娘媽。在十六世紀中葉,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時,詢問居民當地的名稱,居民誤以為指廟宇,答稱媽閣。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譯成“MACAU”,成為澳門葡文名稱的由來。

    澳門自19991220日 起回歸中國,為澳門特別行政區。由澳門半島、氹仔和路環兩個離島組成。

    澳門擁有多個世界文化遺產,「澳門歷史城區」保存了澳門400多年中西交流的文化精髓,西式的建築、中式的文化,隨著時間的波瀾,孕育出一股中葡文化的交錯特色。時而葡萄牙時而中國又帶點閩南的獨特風格。

     

議事亭前地 — 地上鋪砌著波浪型葡萄牙黑白碎石,仿如大浪滔滔的海洋,配以各款海洋生物及澳門景點為圖案,更具立體感,充份表達葡萄牙的航海事業,亦巧妙地切合澳門昔日的漁港形象。

仁慈堂是澳門第一所慈善組織,昔日為澳門老居民提供了生活上的幫助,對於當時以廟會文化為主的老居民來說,仁慈堂又稱為支糧廟。

百匯是背包客推薦的換匯點,港幣:葡幣=1000:1029

      

玫瑰堂 — 以巴洛克風格建築而成的,淡黃色外牆與綠色門窗形成強烈對比,內設有聖母像。旁邊的聖物寶庫樓高3層,收藏了超過300件澳門天主教珍貴文物,包括彌撒用品和木雕聖像等珍品。

    

大三巴牌坊 — 澳門地標大三巴牌坊是旅客必到之地。自從1835年一場大火,原為中西合璧的聖保祿教堂,變成了只有前壁的遺址,牌坊的建築是巴洛克式。教堂再成為遺址之後,因前壁與中國傳統牌坊相似,加上「聖保祿」從葡文 (São Paulo) 音譯成中文,說成「三巴」,才有大三巴牌坊的稱謂。

    

盧家大屋 — 是著名商人盧華紹家族故居,富甲一方的盧華紹來自廣東新會,發跡於澳門。盧家大屋融合了澳門民居中西合璧的特點。既有粵中地區常見的磚雕、灰塑、蠔殼窗,又有西式的假天花、滿州窗和鑄鐵欄杆,兩種特色裝飾結合,與澳門被視為中西交融的特點相配合。


    

聖老楞佐教堂 — 聖老楞佐教堂又名「風順堂」,教堂內設立的風信旗桿,為當時主要靠風力行駛的葡萄牙帆船提供重要指標。「風順」是「風信」粵語諧音。

    

港務局大樓 — 1874年建成,是一座充滿阿拉伯風情的建築物。當年是兵營,由印度來澳的摩爾士兵駐守,現稱港務局大樓,俗稱「水師廠」,名稱來自清朝時人們對海軍的慣稱。這幢兩層高的建築,最大特色是外牆柱窗為穆斯林式穹頂,整個迴廊被伊斯蘭式尖拱環繞,配合通花圍欄,甚具阿拉伯的建築風格。


    

媽閣廟 — 媽閣廟前地是葡萄牙人最早登陸澳門的地方,也是中葡文化融合的起點。這賣冰的阿伯,可是很多雜誌有介紹的呦,一小球冰要7葡幣 (一球約10元硬幣大,比我們台灣的一球還要小),是貴了一點 ~不過冰還滿滑順的

    

澳門塔— 黃昏時分漫步在西灣湖畔,遙望對面的澳門塔,整個畫面看起來有點像西雅圖的感覺!!

澳門塔於2001年12月完工,矗立在西灣新填海區,塔高達338公尺。登上58樓觀光主層與61樓室外觀光廊,成人票價90葡幣。

參考資訊 : 澳門旅遊局

 

Facebook Comments Box

你也許會喜歡

  • 哲哲桑
    2009-08-23 於 06:43:00

    感覺澳門是個不錯的地方,
    不過妳同學我除非換工作,
    之後在過個幾年,
    不然別說是澳門,
    香港都別想了!!
    版主回覆:(08/23/2009 01:20:00 PM)
    澳門是個有文化又有奢華娛樂的地方
    有機會可以去走走~
    你的工作真的很辛苦 要加油呦!!

  • Stephen(司提反)
    2009-08-24 於 18:45:00

    你的部落格好有型喔,讓我捨不得離開瀏覽。
    版主回覆:(08/25/2009 12:10:00 AM)
    感謝來訪呦

  • Jacky愛旅遊
    2009-08-26 於 07:10:00

    逛逛澳門的古蹟 …..很值得!
    版主回覆:(08/27/2009 12:17:00 AM)
    對阿~逛完澳門等同於瀏覽過葡萄牙

  • 彩兒媽咪
    2009-08-27 於 15:09:00

    哇~我想真的是有讀書就是有讀書ㄝ….
    你們每次去玩的地方~我感覺到你們事先都有做好功課與規劃ㄝ…
    不像我們每次出門玩都是臨時起意的
    版主回覆:(08/28/2009 12:25:00 AM)
    有計畫可以讓旅程更順暢
    沒計劃的旅行 也是會充滿各種驚奇的